• <ruby id="m176u"></ruby>

      如何實現個人價值(最想去的地方)

      就在昨天,我們收到了這樣一條留言:

      “我是即將碩士畢業的學生,是個學習很好的女生,在國內top2高校保研。但就在我準備邁入社會的時候,我再次面對了本科畢業時,試圖逃避的內心深處的恐懼。

      我特別恐懼進入社會,因為我感到自己毫無力量。我害怕無法承擔自己的未來。離開學校以后,我將要面對的是我不熟悉的競爭。我媽媽跟我說,我這樣內向的女孩子不適合拼事業,讀讀書嫁嫁人是最好的,可我又怕找不到可以托付的好男生。

      我已經焦慮到失眠、掉頭發。連學習都受到了影響。因為這種恐懼,我有考慮繼續讀博,可我知道那不過是再次拖延面對這種恐懼的時間。你能幫幫我嗎?”

      從這條留言中,我們可以清晰地讀到“認知”對一個人發展的影響。她對自己能力的不信任,對自己所追求的價值的不了解,已經讓她陷入恐慌,而這種恐慌直接影響了她的運轉功能。

      那么,女性該如何打破這些固有認知對自身的限制,找尋到屬于自己的價值,激發出自身真正的潛能?


      01.

      傳統的女性角色,

      使一些女性深陷“自我設障”

      一個人活著,如果不充分地活出自己的潛力,了解一下自己到底能干成些什么,是一件很令人遺憾的事??墒?,很少有女生被鼓勵這樣做。

      盡管已經有越來越多獨立、有能力的女性在這個社會上,我們仍然聽到很多束縛女性的聲音:

      女孩子讀那么多書不好。女孩子太有事業心不好。商業世界是男人的世界。女人在商業世界里是男人的玩具和模仿者。女生最重要還是嫁得好。把家庭照顧好是女生首先要做好的事情。女孩子要安分,不要折騰。女孩子是弱小的,需要保護,不能自己去冒險?!?/p>

      如果我們把它們只當成是外界的一種聲音,我們會能夠選擇這些聲音對自己產生怎樣的影響。但如果,一個女性把這些聲音當成了絕對真理,并和它們發生了“認知融合”,問題就出現了。

      在介紹ACT(接納與承諾療法)的書中,研究者提出:“認知融合意味著,我們在語言的世界中停滯不前:我們被那些充斥于頭腦中的文字和畫面緊緊抓住,以致我們失去了跟世界接觸的直接經驗?!?/strong>。

      然后,我們會開始逃避。逃避面對焦慮,可我們越是努力回避焦慮,我們對自身焦慮的焦慮就會越多。這是一個惡性循環。

      這個留言的女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,她相信了自己是沒有力量的,然后逃避進入職業。

      融合和回避很容易導致我們無法跟當下接觸。陷入在概念化的過去和未來里:我們為過去的不完美懊惱;為那些還沒發生的未來擔心。與此過程相伴,我們錯過了此時此地的人生。隨之而來的是,我們無法從真實的人生中獲得準確的自我認知。也就很難用合適的方式調整自己的行動,靠近自己的目標。

      因為相信了那些使我們失去力量的聲音,并與之融合,我們會喪失、忽略或者忘記我們真正具備的價值。因此,活出自己更大的潛能,我們首先要做的是調整好自己的狀態——和真實在一起,獲得真實的自我認知,然后指導自己的行為。


      02.

      與自己的“生命力”保持連接,

      以開放的態度活在當下。

      前文中給我們留言的女孩,她的困境看似已經持續了幾年,但解除困境的方法其實也非常簡單:她只需要從對自身“沒有力量”的認知中解脫出來,決定像認識一個陌生人一樣重新認識自己。只要她接受當下每一刻的任務,開始在現實世界中做出職業的真實探索。

      然后,她就會從這樣現實的探索中獲得對自身真實的認知,同時也了解自己真正想從生活中獲得什么,從而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,并推動自己的生活向前。

      因而我們能夠看到:放下固有的認知,投入此時此地的體驗,是我們能真正能開始成長的起點。此時我們就需要借用正念技術。

      正念指的是:以靈活、開放和好奇的心態去關注當下的體驗。

      “這個簡單的定義包含三個重要的方面:首先,正念是一個覺察過程,而不是一個思考過程。它包括將意識或注意停留在你當下的體驗中,而不是“困”在你的想法里?!?/p>

      “其次,正念涉及一種獨特的態度:開放和好奇。即使你在當下經歷了種種困難、痛苦或者不愉快,也可以用開放的態度接納它,以好奇的態度去了解它,而不是逃避或與它戰斗?!?/p>

      “最后,正念涉及靈活性的注意力。它教會你操縱自己的注意力,讓注意力聽話地放到你需要它去的地方?!?/p>

      如果說,與一些限制我們的聲音產生認知融合,是一種自我束縛的機制。那么正念就是能把我們從這些束縛中解脫出來的技術,在這里為大家介紹兩種重要的正念思維:

      • 初始者思維

      指的是,忘記自己過去知道的,關于目標對象的一切。比如說你在吃橘子,你就要忘記過去你知道的眼前這個“物品”的一切。仿佛你是第一次見到它一樣,重新認識這個物品。它的形狀,顏色,氣味等。

      初始者思維,是幫助我們從偏見中解脫的重要武器。當你自己就是那個橘子的時候,在初始者思維下,你也要忘記過去關于自身的一切認知。當你在做一件事的時候,你也可以通過這種思維,像第一次了解這份任務一樣。

      這樣做的好處是,我們不會受到過去的偏見和錯誤認知的影響。比如說,把任務想象地過分難而過于焦慮(例如今天的案例女生),或者對自己貼了很多自我設限的標簽等。

      • 不評判,只觀察

      指的是,放下對于什么是好的、什么是壞的的思考和執念。只觀察所發生的是什么。正念練習會通過引導人們從不帶評判的觀察自己的身體感受開始,鍛煉人的這種思維能力。

      這樣做的好處也很明顯:很多時候,我們會因為自己的一些評價,而無法最真實地看見自己和他人。比如認為“脆弱是不好的”而否認自己真實的感受。

      由于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評價的社會,大部分人都會逃避自己的一部分感受、想法——或者壓抑、或者否認、或者假裝它們不存在。

      但只有我們無差別的認知到自己所有的想法、感受,只有我們有能力讓自身的內在世界向自己最大程度地顯現清晰,我們才能獲得對自身真實、深刻的認識。

      我們才能明白自己最真實、深刻的需要、欲望、價值取向——才有機會向那個方向爭取和推進自己的生活?;畛鲎约鹤钕胍娜松?。

      Harris說,正念能夠讓我們和自己的生命力相連?!吧Σ皇且环N感覺,而是不論我們此刻的感覺如何,都能意識到自己盡情地活著,覺察到自己處在當下。我們甚至能夠在自己臨終前或者極度悲痛時意識到生命的活力,因為‘痛并快樂著’?!?/p>

      當我們從自我束縛中解脫,開始以直面現實、活在當下的態度生活的時候,我們才剛剛準備好了釋放自己生命的潛能。


      03.

      找到自己真正認同的價值,

      然后持續地做出行動。

      當你不被過去和未來束縛時,你就有了選擇自己人生的自由。因為在當下的這一刻,你始終是有選擇的。

      下一個擺在我們眼前的問題是,如何選擇自己發展的方向?你可以試試一個被稱為“可視化冥想“的技術:

      “想象五年后/十年后的一個平凡的一天,你睡醒,要開始一天的生活。不去考慮能否實現的可能性,用你心中最為理想的方式,幻想那一天的生活。

      在想象中,你的生活會是什么樣的?“

      這個簡單的冥想能夠告訴我們你對生活的價值取向:你喜歡的生活是熱鬧的還是安靜的?是穩定有規律的,還是充滿新奇的?你喜歡做重復的工作,還是創造性的工作?等等。

      Harris指出,價值不等于目標。價值就像指南針,是一個貫穿我們生命始終的方向,目標則是我們在生命過程中想要獲得或完成的事物。實現目標的努力可能會失敗,卻不會抹煞價值的取向。

      價值遠比目標更強有力,它是能持續推動你做出行為的東西。比如說你想要某一份工作,這是一個目標,但你希望做一個高效、自我挑戰的工作者,就是一個更長久的價值取向。你可能沒有獲得某一份特定的工作,但這不會改變你認可的價值取向。

      我們必須充分尊重自己的價值取向。心理學大師羅杰斯在幾十年前就指出,哪怕是一個再渺小的個體,也有尋求自我發展的本能動力,并在我們的體內早已沉睡著能夠帶我們走向發展更高階段的潛能。

      因此,每一個個體的價值取向都是重要的。只有當我們向著自己認可的價值發展,我們體內的潛能和動力才會被源源不斷的激發。

      你可以嘗試用以下三個問題梳理你的價值和設立你的目標:

      三步驟:制訂基于價值的目標

      步驟一:我想要選擇努力改變的生活領域是(請勾選一個或兩個,不要多選):工作、健康、教育、社會、撫養方式、親密關系、家庭、精神、社團、環境、休閑、個人成長。

      步驟二:目標背后你的價值取向是(在選擇的生活領域中):(比如說幸福的家庭,或者持續的工作能力成長等)

      步驟三:依次寫下關于這個目標的長期目標,短期目標(一年內),和直接目標(24小時內就可以執行的第一步)。

      在設置目標時,你需要注意它們應當是:

      具體的:將你的行動具體化,即何時、何地、何人、何物、做何事。例如,當目標模糊和不具體時:“我會花更多時間與孩子相處?!倍斔唧w時:“我會在周六”“間與孩子相處?!倍斔唧w時:“我會在周六下午和孩子一起去公園打棒球?!迸⒛繕司唧w化,以便確認你是否做到了。

      有意義:你的目標不應該是從出于迎合一些規則、或者取悅他人、或者用來逃避一些其他你真正在意的痛苦。這些原因都說明它們對你沒有真正的價值。只有符合你價值取向的目標才能給你持續行動的動力。

      ·現實的:目標應該是現實可行的??紤]你的健康、時間沖突、經濟狀況,再看看是否有能力實現目標。

      事實上,你不用太在意目標是不是完全實現了。研究指出,哪怕只是通過設立目標,你還是能夠越來越靠近你想要的價值——因為通過設立目標你會梳理你自己,從而更有意識地做出一系列貼近自己價值取向的行動。

      即便目標沒有達成,通過目標的梳理和對價值的堅持,我們仍然或早或晚,會到達想去的地方、成為想成為的人。

      歡迎關注頭條號“知我心理學”——2018年度健康頭條號。

      7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,在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。

      聲明:散下步所有作品(圖文、音視頻)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,僅供網友學習交流,版權歸原作者知我心理學所有,原文出處。若您的權利被侵害,請聯系 刪除。

      本文鏈接:http://www.copperhinges.com/b/41766.html

      特级欧美三级片免费观看_免费一级a一片久久精品网_国产黄涩视频_色欲天香天天综合免费视频

    1. <ruby id="m176u"></ruby>